`
yanghuidang
  • 浏览: 91226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转载)邵川的夫子庙游记

阅读更多

在南京夫子庙旁秦淮河边购置新居已有一年了,每次来去匆匆,无心游玩。这次来宁,需要多住几天,于是有了时间出去转转。

是日下午,一觉醒来,已近4点。出小区,过文正桥,经淮青桥,左转进入一条已有千年历史的古 巷,巷内有一极具江南园林艺术特色的吴敬梓故居,故居复建于1997年,坐落于青溪河和秦淮河交汇处,与桃叶古渡相连。黑漆的双亭式大门两侧为当代书法名 家肖娴七十九岁时所书的一副对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铁画银钩,雄浑苍劲。门楣之上悬以北宋书法家黄庭坚集字书体“吴敬梓故居”的黑底 金色横匾,古朴典雅,格外醒目。可怜此匾却被大幅红底白字“桃叶渡古玩交易市场”所遮掩,于是我抱着好奇心跨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排列于小径两侧的古玩地 摊,一直沿伸到院里,只有少数闲人在此把玩,我无心欣赏这类地摊上的东西,决定探古寻幽。

故居占地八百平方米,呈长方形,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立有“桃叶渡”大字石碑,此碑立于 1984年。其后是一座精美的石牌坊,牌坊上端刻有“古桃叶渡”四字,两边石柱上刻有“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联文,让人慨叹历史的厚重。我由石牌坊拾 级而下至秦淮河边桃叶渡码头,回过头来看,只见牌坊背后的联文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这是给水上的游客欣赏的;再向下看,码头迎面墙壁上刻有“桃 渡临流”四个石绿大字,想别此处应是当年的古渡口。资料载桃叶渡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当年曾在此古渡口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王献之曾作《桃叶歌》赞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咏》“桃渡临流”一景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 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诗文道出了桃叶、桃根姊妹俩同为王献之的小妾。


而今这个渡口已成为十里秦淮的一个码头,游客乘船可由此码头上岸游玩桃叶渡景点。我在此停留 了一会,拍了照片,即向西拾级而上,在一墙角处发现黑色石雕双人像,背后一丛凤尾小竹,枝细叶密,摇逸多姿。石像为一小孩坐在椅子上伏案执笔作书,背后一 长者伸出右手抓住小孩子的笔杆上端作提笔状。若笔杆让人从背后一拣就起,说明写字时不认真,执笔不牢;如若拣其不动,说明执笔紧,有力度,字写出来就有力 量,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我一看就知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检验其子王献之作书的故事,此典故一般懂书法的人都知道,但是不懂书法的人是否知道?不得而知! 再一看旁边无任何文字说明,想别立此雕像的人疏忽了。


院内北半部分是吴敬梓故居建筑群,竖有一尊用花岗石雕刻的吴敬梓立像。他身穿长袍,体瘦面 朗,右手按在平展于石面的书页之上,深邃的双目凝视着桃叶古渡。循北而行,便到了仿明清亭榭式的三层楼的“秦淮水亭”。当我步入标有陈列室的二楼时,只见 大门紧闭,灰尘满地,一无所看。

如今什么也看不到,在门口处想买一本旅游小册子也找不着,更谈不上有讲解员了。来这里的人们不是为探访古渡的历史而来,也不是为瞻仰吴敬梓而来,是冲着免费进入的古玩市场而来,这里已经显现出了它的寂寞和孤单,我怅然而归。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阴

吃完早饭已是7点多钟,决定外出散散步。由小区北门出,东行50米至东水关遗址。此关位于夫 子庙之东,龙蟠中路通济门大桥之西,是南京明城墙中至今保存尚好的唯一一座水关,旧称上水关。东水关始建于五代杨吴时期,后经历代修建,最终形成了一座高 3层的拱劵式水关。其中上层和中层为藏兵洞,每层各有11个劵洞,目前上层洞已倒塌不复存在,只有中层洞尚完好保存着,供两岸人民通行之用,下层调水闸则 位于水中。这里是内秦淮河的起点,古云:秦淮河东起东水关,西至西水关,长约十里,故有十里秦淮之称。出关后即东水关公园,公园南至武定门,中有外秦淮 河,西为城墙所围。此处河水弯弯曲曲,堤边垂柳飘拂,来此晨练的人们分散于草坪绿地上,他们或卧或坐,或唱或跳,还有的在水边钓鱼、聊天、打拳。我在此悠 闲散步了1个多小时,然后由武定门进城顺夫子庙大市场而回。我的家在城墙内白鹭小区,拟刻一闲章“家住秦淮河畔东水关头”,用于我的书画作品上,以此纪念 这段历史。

东水关城墙中层藏兵洞 

明城墙东水关遗址

东水关内秦淮河夜景

东水关外秦淮河夜景


来源:http://zgxhr.blog.163.com/blog/static/3860355020077164172280/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